么一日三十五文的收入确实很低,便是之后升到了高级班,最多一日七十文而已,许多女娘是不看在眼里的,有些大户人家的女孩,她们每个月的脂粉钱都不比这些少。这多方面原因使得这些女娘留下继续就业的意愿的确相当的低。”

谢六姐托着下巴,若有所思地说,“但为何她们不愿做教师以外的岗位呢?是不敢吗?是不愿吗?我也有许多猜测,不过今晚见了沈娘子之后,似乎找到了答案——多数还是要为家乡留下的亲人们考虑,是吗?”

这句话,是真的说到了沈曼君心里——不论她对买活军是什么好恶,这份担忧的确是真实的,沈曼君不可能一辈子都不回去,这意味着要将全家人接来,他们的确没有这个能力,而且如何能强迫家人做这个决定呢?便是吴家人都来了,娘家沈家的姐妹呢?为了他们一家奔走的大姐夫呢?

大姐夫是将要考进士的人,头顶也还有双亲,因为上一科没有中,家中的气氛已有些低沉了,沈曼君离开老家以前,大姐夫闭门苦读,连姐姐都不再吟诗作对。若是此时,有新闻传到家乡,说沈曼君做了买活军的女吏目——又或者是《买活周报》的编辑,又会如何呢?即便大姐夫并不介怀,但世伯母呢?大姐在婆婆面前会不会更难做人?

两家声望,系于一身,这不是她自己一个人不回去就够了,沈曼君要考虑的是她那数十个女性亲人,做教师几乎是她唯一的一条路,因为这是一个在哪里都很能说得出口的职业,女夫子——虽然也难免让人皱眉,但却足以让家人自辩了。而吴先生为商人做文员,便是更要低调处理的一件事,因为这非常地拿不出手,而吴家一样也是有做高官的亲戚,也是清贫自高的体面人家,若不是吴先生不像是沈曼君这种才女这样惹人注意,这文员他也是不敢做的,只能和沈曼君一起做教师。

谢六姐能看出这一点,已算是很会设身处地了——以她的作风,沈曼君原本根本不指望她能理解自己的顾虑,但谢六姐不但想到了,而且还进一步地分析,“除了对女性亲人的影响之外,还有对男性亲人的体谅,我这里所说的禁锢,并非是自视过低,觉得自己无能,觉得自己不能够进行复杂的劳动,而是……我把它形容为一种‘分寸感’。”

“这种分寸感是什么样的呢?是一种家人

章节目录